新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内容增加两处

字号+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智 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7-03-17 15:10:19 我要评论()

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及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月16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


全国人大代表解读报告修改背后的信号

    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及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月16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充实了78处(有的修改综合了多条意见)。其中,教育部分增加了“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与“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两处表述。

    为什么要作出这些修改?中国教育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专家周洪宇和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让周洪宇欣喜的是,他提出的“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加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在审议时,代表们对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就有很多讨论。”周洪宇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现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愿特别迫切,但还不太顺利,尤其是一些校长对此还有一定的顾虑。代表们认为,应用型转变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在周洪宇看来,“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句话,应该跟“双一流”建设联系起来理解。他认为,我们一方面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但“双一流”建设解决的是部分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问题。然而,能够进入“双一流”的毕竟只是少数高校,那么,占绝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怎么办?

    周洪宇认为,增加的这句话还隐含更深层的含义——即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总体思路。“我们不能拿一把尺子来评价高等教育,鼓励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也是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管理的要求。我们既要冲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也不能忽略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周洪宇说。

    “政府工作报告里应该有民办教育一句话。”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张志勇就建议加入“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内容。

    在张志勇看来,这种支持和规范应该使民办教育向着教育家办学方向发展。他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把民办教育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领域只能举办非营利性民办教育。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以公益属性为主,鼓励民办教育者因教育情怀而办教育,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二是各级政府可以为这些办学者提供经费、项目等支持,减轻他们为筹措教育经费而面临的压力。”(本报记者 刘博智 赵秀红)

本报北京3月16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17日第1版  版名:要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内容增加两处
全国人大代表解读报告修改背后的信号
发布时间:2017-03-17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智 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及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月16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充实了78处(有的修改综合了多条意见)。其中,教育部分增加了“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与“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两处表述。

为什么要作出这些修改?中国教育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专家周洪宇和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让周洪宇欣喜的是,他提出的“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加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在审议时,代表们对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就有很多讨论。”周洪宇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现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愿特别迫切,但还不太顺利,尤其是一些校长对此还有一定的顾虑。代表们认为,应用型转变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在周洪宇看来,“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句话,应该跟“双一流”建设联系起来理解。他认为,我们一方面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但“双一流”建设解决的是部分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问题。然而,能够进入“双一流”的毕竟只是少数高校,那么,占绝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怎么办?

周洪宇认为,增加的这句话还隐含更深层的含义——即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总体思路。“我们不能拿一把尺子来评价高等教育,鼓励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也是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管理的要求。我们既要冲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也不能忽略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周洪宇说。

“政府工作报告里应该有民办教育一句话。”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张志勇就建议加入“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内容。

在张志勇看来,这种支持和规范应该使民办教育向着教育家办学方向发展。他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把民办教育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领域只能举办非营利性民办教育。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以公益属性为主,鼓励民办教育者因教育情怀而办教育,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二是各级政府可以为这些办学者提供经费、项目等支持,减轻他们为筹措教育经费而面临的压力。”(本报记者 刘博智 赵秀红)

本报北京3月16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17日第1版  版名:要闻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年终盘点 |中国教育报发布2020中国高等教育

    2020-12-29 11:12:18

  • 以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20-12-11 11:19:05

  • 彭丽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女童和妇女

    2020-10-16 17:21:52

  •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

    2020-08-14 17:22:2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