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罗崇敏: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

字号+ 作者:罗崇敏 来源:今日云南新闻网 2019-05-15 14:22:11 我要评论()

普通人是能独立思考和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能力植根于社会和自由发展的人;是有兴趣、情趣、志趣和创造力的人;是有爱心和爱的能力的人

   
    家庭和父母遗传给孩子的只有两种东西,一是基因,二是文化。孩子的基因是不会改变的(当然基因编辑的技术也会改变基因,但是微乎其微的),而文化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凡是有人的劳动印记的产品都是文化。对培养孩子而言的文化,是指孩子的素养和能力,这是可以改变的。家庭和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只不过的改变孩子文化而已,使其成为有魂、有根、有趣、有爱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普通人。普通人是能独立思考和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能力植根于社会和自由发展的人;是有兴趣、情趣、志趣和创造力的人;是有爱心和爱的能力的人。父母不要把孩子视为“神童”,不要把孩子视为“天才”,也不要把孩子视为“贵族”。孩子来到世上就是普通的人,父母要按普通人成长的规律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普通的人。把自己的孩子真正培养成普通人,也许你的孩子今后就不普通了。
 
1.jpg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呢?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会吃、会睡、会玩、会看、会想、会说、会做、会爱的人。
 
    会吃。人来到世上的第一感觉是嗅觉和味觉,嗅觉是远感,味觉是近感,两者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对人的发展有着终身的影响。为什么我们不管走到何方,活到老翁,都不会忘记家乡的味道,都想吃家乡的饭菜,就是因为孩提时代的味觉信息已经进入了人的无法改变的潜意识之中。尽管中国的饮食文化很丰富,《舌尖上的中国》也很诱人,但中国人不会吃,穷不出精神,富不出身体。穷亦伤身,富也损体。酒文化、餐桌文化很“繁荣”。穷亦喝,富亦喝,举杯牛气冲天,停杯气息奄奄;主席台上讲显规则,聚餐桌上搞潜规则,大事、小事、腐败之事,餐桌上搞定。餐桌聚会成了“圆桌常委会”。我们所吃的50%的是为医生吃的,吃进医院里面去了;20%的是为鬼吃的,吃死了;最多只有30%左右是为自己吃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穷而没饭吃,富而不会吃。人生来就是来吃的,只有吃才能够使人成长,才能使人健康,才能使人产生能量。教育孩子学会吃是父母培养孩子的首要任务,会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会吃的孩子。会吃就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有什么作用?会吃就是要吃出安全,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简约,吃出文明习惯。要高度重视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而我们的父母却忽视吃出安全的问题,国家也不太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导致三鹿奶粉的严重食品安全事故,不但害我们这一代,还要害下一代。要培养孩子的营养意识,不要从小偏食。知道身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和营养结构,比如说,人体所需要的淀粉、脂肪、叶绿素等,要想法摄取。现在贫穷农村的孩子营养不良,枯瘦如柴,身体健康令人堪忧;而城市中富裕家庭的孩子营养过剩,肥胖症频发,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吃出健康是我们父母应该具备的培养孩子的能力和方法。父母要培养孩子吃得简约和吃出文明的良好习惯。不要让孩子沉醉在父母的饕餮大餐之中,而失去吃的良好行为和文明习惯。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吃的礼仪培养和吃的行为养成。
 
2.jpg

    会睡。睡眠是一种与觉醒交替出现的人体机能状态。它是保证人的健康的基本要素。中国人不会睡是一个严重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不会睡主要是体现的是,睡眠不足、睡眠剥夺和睡眠疾病。一般来说,人在不同阶段的睡眠时间是,新生儿20小时,婴儿15小时,学前儿童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8小时,成年人8小时,老年人5—7小时,根据人的生物钟夜里12点以前必须要入睡。不会睡不但影响了身体健康,更影响了智能发展,影响了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父母不但自己不会睡,更不能教育孩子会睡。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一天晚上做作业要到十一点,十二点才能入睡,早上六点钟要起床,这完全是对孩子生命的一种残杀。父母面对孩子的这种学习压力束手无策,只是叹息。这就需要学校校长和老师学点会睡的知识,知道孩子应该怎样睡,睡多长时间,以保障孩子的睡眠健康。兴奋和抑制是人体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作用的基本神经过程,也是人的生物机能活动的两大系统。要培养孩子会睡,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使孩子该兴奋时兴奋,该抑制时抑制,也就是说,该学习时学习,该活动时活动,该休息时休息,该睡觉时睡觉。这样才有生命活力,学习成绩也才会好,身体才会健康。有的孩子学习和生活富有活力,睡眠质量也很高,倒头就睡,睡的很香,这就是能自我调节兴奋和抑制两个系统的体现。现在睡眠疾病低龄化,神经病和精神病患者低龄化,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频发,读书读出睡眠疾病,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培养孩子和学生怎样会睡的结果。父母教育孩子会睡,首先要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第二要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第三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睡眠习惯,第四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孩子的睡眠疾病。 会玩。在汉语语系中文字几乎都是贬义词,贪玩、玩弄、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玩忽职守、玩火自焚、玩弄词藻等等。这样父母们就老是在忌讳“玩”字,控制孩子,不要孩子去玩耍,叫孩子一心用在学习上,不能用在玩乐上。中国人其实就不会玩,玩不出水平,玩不出质量,导致无生活的情趣,无职业的乐趣,更无创造的志趣。我们纵观历史,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基本上都是玩出来的,达尔文玩昆虫而成为生物学家,爱因斯坦玩物理而创立了相对论,康德玩哲学而建构了理性哲学思想,文学诺贝尔获奖者因玩文章而创造了不少旷世文学作品,贝多芬因玩音乐而创造了《第三交响曲》,达芬奇、梵高因玩画而创造了惊世画作,当然希特勒和斯大林因玩人而实施了专制统治。总之,凡是有杰出成就的历史人物,幼年和青少年都是“贪玩”的,都是“不听话的”,都是我行我素,不愿意受控制。玩使人产生兴趣,玩使人产生创造,玩使人开辟境界。教育孩子会玩,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情趣和志趣。人不怕无知,就怕无趣,有趣的人才有想象力,才有学习力,才有思考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让孩子丰富生活兴趣和学习兴趣。第二要将兴趣转化为情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还之者不如乐知者”,要把孩子的兴趣转化为情感,使孩子产生对事物和人的爱,比如在学习上对知识要产生感情,要爱,而不能只停留在兴趣上。第三要将情趣转化为志趣,发现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的志向,使孩子对自己的志向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充满情趣和爱心。总之,要使孩子玩在“趣中”,学在“趣中”,发展于“趣中”,幸福于“趣中”。
 
 
3.jpg
 
    会看。不观世界哪来的世界观。培养孩子会看、会观察,才会形成孩子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因为视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非常重要的感觉,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都是经视觉获得的。父母给孩子一双眼睛是让孩子会看、会观察,能够发现世界的真实,发现世界的美,看到世界的光明,以看到世界的黑暗,在看中获得知识,在发现中获得智慧。教会孩子看,首先是会看世界,二是会看书。所谓看世界就是学会观察世界,会观察静物,也会观察动物,养成观察的习惯,增强对环境的敏感性。这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更主要的给孩子通过看使自己融入世界,并建立主客体关系,对人和事进行体验和判断。会看才会使孩子既能“走马观花”,又能“下马观花”;既能系统看“花”,又能从不同的角度看“花”;既能了解“花”的共同本性,也能了解不同“花”的个性特征。看能激活孩子的身体细胞,特别是脑细胞,看能增强孩子的想象力,所谓三分形象,七分想象,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游学活动不断兴起,父母带孩子国内外旅游也是寻常的事情。但游学和旅游活动的价值不太大,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父母没有看的习惯,也不能教会孩子怎么看。中国游客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拍照,晚上吵吵”,对自然和人文景观毫无感知,完全失去了旅游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给孩子带来观察的惰性和不良习惯。会看书主要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指导孩子阅读,使孩子喜欢阅读,在阅读中跨时空与不同的人和事对话,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培养兴趣,促进思考。不能用教科书取代和限制孩子的阅读,要使孩子能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认知大千世界,开阔视野。 会想。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发达的思维系统,人从猿到智人的发展过程就是思维成长的过程。我们给孩子一个大脑,是为了让孩子会思考。孩子是带着“会想”的天性和“会思考”的天赋来到世界的。“我思故我在”,如果一个人不思考这个人就没有存在的理由。非常遗憾,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在扼杀孩子“想”的功能,限制和控制了孩子的思考,自觉不自觉的奴役了孩子的大脑。把听话的孩子视为好孩子,把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坏学生。父母取代了孩子的思考,老师取代了孩子的思想。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父母,天天讲“解放思想”,想都不会想哪有思想?想都不能想哪有思想?想都不敢想哪有思想?没有思想哪来思想解放?这不是在欺骗自己和欺骗孩子吗?当然更欺骗了团队和组织。教育孩子会想,首先是培养孩子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进入大脑的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对各种感觉都适时进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发问的习惯,它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它要到哪里去?这样的思考对成年人来说,已经淡漠和疲劳了,但对孩子来说就充满了兴趣和爱好。不要怀疑现在的成年人思考的是现实问题,而孩子思考的往往是哲学问题,不如说上面三个追问就是个哲学问题。孩子问,天上的星星是什么?星星是哪儿来的?星星在黑夜为什么会发光?这又是个科学问题,但成年人对这样的科学问题,已经非常的冷漠了,但孩子却充满好奇心。第二要培养孩子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是不能让孩子有自由思想的,更不能让孩子有独立人格的。父母必须要学会自救,救自己,救孩子,保护孩子思考的天性和禀赋,让孩子有自由的思想,培养独立的人格。绝不要以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标准去对待孩子和控制孩子。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征,要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思维能力启发和引导孩子去自由思想,去独立判断,去自由选择,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4.jpg

   会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发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会说是指,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使我们融入社会,善于沟通,成为社会人。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和人生的幸运起着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国竞选总统,总统的演讲占着很高的分值,而在我们国家,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地方官员不会演讲,不会说,不敢与社会对话,无能力与民众沟通。这是政体的不同,也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信奉“讷言敏行”,因为时到今日,还处在“因言致罪”的时代。一个媒体知名人士,因为在饭桌上调侃几句,就被告密,而被贬。特别是培养了一批网络特务,名曰举报者,专肆对网友的举报告密之职。这就使人缄口不语,不敢表达,不能表达,使社会万马齐喑,使人们养成所谓的“含蓄”人格。表达能力强的人,一般被视为“只说不做的人”,是很不受人尊重的,那种闷声不出气的人,视为“聪明人”,往往做了大官发了大财。在中国,特朗普一定是不受欢迎的,不受尊重的,更当不了国家元首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说话太随便了,他用一个个人推特就实现了舆论引导。我们一年用几万亿,养着一个庞大的宣传部门和各种媒体,还控制不了舆论导向。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到国家领导人讲话都是照念稿子,不敢抬头,而且稿子基本不是自己撰写的,离开稿子不能讲话。培养会说的孩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孩子的自由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孩子的表达准确性,三是培养孩子的表达品格。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敢于表达,自由表达。不要怕孩子说错话,因为家庭就是能说错话的地方,学校就是敢说错话的地方。在家庭和学校都不能说错话,以后走入社会就会说坏话。第二要增长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用知识来支撑孩子的表达,用知识来增强孩子的表达自信。第三要引导孩子学会表达的方法,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面对不同的人,合理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培养孩子的表达准确性,就要指导孩子正确的使用语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在不少父母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不少领导讲话毫无逻辑,这与孩提时代的表达能力培养不够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很不讲逻辑,所以语言表达也不追求他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什么“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什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前者否定了“奋斗的过程就是幸福”,后者否定了“实现了目标是幸福”。在幼儿园经常看到一副标语,“扫恶除黑,抓早抓小”,难道这些孩子生来就带着黑势力、恶势力的基因?难道他爹他妈就是黑势力和恶势力的犯罪分子?大街小巷都是扫黑除恶的标语口号,难道整个社会都是又黑又恶的吗?培养孩子的表达品德,主要是培养孩子讲诚信,讲契约精神,知行统一,表里如一的品德。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求。中国现在的语言腐败已经成为社会性的腐败,当着一套,背着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法律一套,实施一套,阴阳人大行其道。这都是语言品德出了问题。表达品德的培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jpg

   会做。通俗讲,就是使孩子会行动,能行动。使孩子从小会学习,会生活,以后会工作。教育孩子会做最根本的是让孩子去体验,体验生命,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使孩子从小认知生命价值,提高生存能力,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幸福。现在的孩子对生命没有敬畏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还要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保护他人的生命,还伤害自然的生命。这与我们的暴力教育和“革命”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教科书和影视里面,给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革命等于杀人。我不允许我的孙子孙女看战争片、谍战片,不允许他们背诵无理性反人性的“爱国主义”诗词作品。我认为这就是基本的生命教育。现在的孩子生存能力普遍下降,成人的身体,婴儿的心理,大学毕业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这就会导致“巨婴家庭”和“巨婴国”的出现。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取代和控制孩子和学生的生存能力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把欲望当信仰,把金钱和权力的占有视为智慧和美德,这与家庭和学校没有对孩子进行生活信仰教育、生活习惯培养、生活态度培养有密切的关系。这就非常有必要在家庭和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使孩子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敬畏生命;使孩子在生命体验中学会生存,提高生存的能力,培养孩子生存的选择能力、意志力和心智;使孩子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这就是我所提出的“三生教育”的理念。父母要为孩子学会做和培养做的能力,提供体验条件,包括时间条件,环境条件,事物条件,活动条件等。使孩子进入家庭,进入社会,进入自然,进行广泛的体验,具体讲就是让孩子坚持做家务,从小学会生活自理;让孩子进入社会与不同的人群结缘,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让孩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使自己主动融入社会,展示自己的社会价值。父母不应该以“学习”为由,更不能以“关爱”为由控制和取代孩子去做事,去体验。人生就是一个故事,有故事的人生才有意义。要让孩子在做事中发生自己的故事,增长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会做的能力,要注重孩子判断力的培养,给孩子从小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会爱。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家庭是爱的港湾,是生长爱心的摇篮。家庭不是说理的地方,是爱的磁场。父母对孩子要会爱,能爱,在爱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爱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爱心,使孩子爱人,爱社会,爱自然,爱智慧。爱人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周围的一切人。爱社会就是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的不同人群,遵守社会的公德,守护社会的规则。爱自然就是认识自然,进入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一员,成为自然中的一个生命体。爱智慧就是爱书,爱知识,敬畏智慧,敬畏科学。世界公认犹太民族是一个爱智的民族,他们怎么爱智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爱书,爱知识,爱智慧的爱心。犹太母亲在孩子生下来不是首先让孩子哺乳,而是让孩子在生命的第一时间去舔《圣经》上的蜂蜜,使孩子从婴儿开始就感受到书是甜的,书里面有知识,知识是甜的,知识带来智慧,智慧是甜的。由于爱智慧,所以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化身,教育是传承智慧的崇高事业。正因为犹太民族是一个爱智的民族,所以占世界人口0.2%的犹太人拿走了32%的诺贝尔奖;占美国2%的人口却拥有68%的财富。以色列平均两万人一座图书馆,我国45万人一座图书馆,犹太人年人均读书78.6本,我国年人均读书6.7本,而且80%的被中小学生读了,就是教材教辅。这就是爱智慧不爱智慧的区别。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批评学生和孩子,你怎么老是学不好这门课,你怎么那么笨?不是孩子笨,不是孩子学不好,是因为孩子对这门课不爱,不喜欢,是因为孩子对任这门课的老师没有感情。要培养孩子对知识的爱,对智慧的爱,对老师的爱。他才可能学好各门课程。要把孩子的爱心转化为爱的能力,使孩子有能力爱。爱人,爱家,爱社会,爱自然,爱智慧,是需要能力的,没有爱的能力,就谈不上有真正的爱心,或者说有爱心也不可能付诸实施,也不可能持久下去。培养爱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感恩能力,承担爱的责任,报答父母,报答家庭,报答学校,报答老师,报答社会,实现爱的价值。
 
6.jpg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真正培养了孩子和学生的“八会”,这个孩子和学生就成为真正的普通人,但他今后也许就成为不普通的人了,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是父母首先把他们设计为历史人物的,也就是没有把他视为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而是首先把他们培养为普通人,为他成为不普通的人垫下基质,着上基色的。“八会”教育是一个整体,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育,但在实施中也要根据家庭和孩子的不同特征选择不同的教育重点和教育方法。
 
(本文来源:今日云南新闻网)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教学改革如何在“深化”上做文章

    2020-11-05 16:06:58

  • 顾明远:教育评价改革,关键在落实

    2020-10-22 09:36:37

  • 朱永新:后疫情时代,教育应该如何做?

    2020-09-30 17:17:38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互联网+教育”不是那样

    2020-01-10 15:29:4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