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教育减负,从严管“自己人”做起

字号+ 作者: 来源:南京日报(南京) 2017-10-30 08:50:33 我要评论()

省教育厅近日出台文件,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其中有不少具体的禁止性规定,比如未经审批不得举办学

(原标题:教育减负,从严管“自己人”做起)
    省教育厅近日出台文件,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其中有不少具体的禁止性规定,比如未经审批不得举办学科竞赛、任何竞赛成绩不与中高考挂钩,教师不得在校外机构兼课,学校和老师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补习班,严禁试卷中有奥赛题等,都十分醒目。
    教育减负是一个老话题。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各地教育部门都要重申或制定相关减负规定。从执行情况看,一些地方的减负效果并不理想。这一方面突显出教育减负之不易,一方面也促使后续推出的减负政策更全面、配套、有针对性。我省最新出台的减负文件,从招生、课程、作业、考试、辅导的管理,到作业、竞赛、教辅、教师的管理,都十分明确、具体。接下来的问题是,“好政策”如何才能达到“好效果”?
    在党的十九大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今后要送给老百姓一串教育红包,这其中就包括教育减负;而要做好教育减负,需要“防止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不是说校内减负不重要,而是说要在校内减负的基础上,进一步化解校外增负,由内而外、内外兼治。实际上,校外增负有很大一部分与“自己人”密切相关,比如学校或老师自己举办有偿“补习班”,不少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或是直接将学生介绍、推荐给相关机构等,都属于典型的“问题在校外,根子在校内”。因此,减负既要减“明负”也减“暗负”,特别是对“自己人”的监管不能松软。
    从实践中看,“明负”易降而“暗负”难减。一些学校或明或暗地办班“集体补课”,有些在职教师私下参与校外培训、开展有偿家教,有的甚至公开跨地区办班、开课,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说明,光是“三令五申”还不够,教育减负必须强化监督问责。比如,中小学不得利用节假日开展集体补课,在职教师不得参与校外有偿办班,这是历次教育减负中反复重申的“禁区”,但实际治理效果并不佳。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有的地方,主管部门平时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受到社会举报,也只是“罚酒三杯”。如果能真正做到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情况必然大不一样。
    “动员百遍,不如问责一人。”再好的政策、规定,都需要狠抓落实、强化监管才能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出台新规为中小学生减负。要达到预期目标,主管部门真管严管是关键。在实际操作和执行中,相关减负政策既要有具体的禁止性规定,也要配套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惩戒举措;主管部门既要把相关规定广而告之、使之深入人心,也要对违反规定者照章办事、严肃问责。问责是对个体的惩戒,也能借此教育和警示更多人。要说攻坚,教育减负就是主管部门今后要着力攻克的一大顽疾。一个风清气正、运转有序的教育生态,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化解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
(原标题:教育减负,从严管“自己人”做起)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年终盘点 |中国教育报发布2020中国高等教育

    2020-12-29 11:12:18

  • 以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20-12-11 11:19:05

  • 彭丽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女童和妇女

    2020-10-16 17:21:52

  •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

    2020-08-14 17:22:2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