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探索
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创新型人才,然而,传统教育培育出来的却是唯书唯上、规格单一的乖孩子,循规蹈矩、缺乏个性,难以适应未 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智能型,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能 力,有较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能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或思维决策;二是复合型,具有市场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能够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取得新 的成就;三是社会型,具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社会活动能力;四是创业型,具有敢冒险的创业精神及意识,具备多方面的职业转移能力 和自谋职业能力。创新教育的教学观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强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的教学情景。这 一教学观就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摆脱旧的教育模式的束缚,通过自身的观念更新和教育创新去进行。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
人们对于“管理是什么”的认识,特别是在教学管理领域仍是滞后的。过去人们认为管理就是领导,管理就是决策,近期人们又提出“管理就是服务”,但对于学校来说,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教育的发展。
2.教学管理的开放性不够,封闭式教学背离素质教育
古 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去感受、体验,以各种方式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会产生情、意、行。教师在这个 过程中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而不是给其套上枷锁。现在中专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在教学管理上应重点加强实践技能的 学习,避免填鸭式的学习。
3.重教不重学
受 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等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在课堂上,突出的仍是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存在 着许多“帮办替代”现象,本来应该由学生体验的却由教师代替体验了,应该由学生思考的却由教师代替思考了,应该由学生解答的却由教师代替解答了......在教学检查方面,也是查教不查学;在方法指导上,注重教师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的方法和指导。
过去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所以有了“想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上升,教师应该注重 “用教师的一碗水引出学生一桶水”,甚至应该有注重探索发现“寻找桶外水”的认识。从现在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其重心已日益倾向学生学习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与学的统一发展中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 “学”的管理。
教 育呼唤改革,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创新教育有三个主要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要求学生做到“五会”: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 适应、会健体。在封闭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发展,培养的学生缺少个性。一切学习行为若出自制度的压力,学生就不会主动求知;环境单一,学生无法从 实践中领会做人的道理;学校包办一切,学生更无从学会生活,无法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活跃、 感情细腻敏感,却又十分不成熟。他们必须有自己的时间,走进自然,去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走进社会,观察世态万象;学会观察、思考,认识真、善、美,辨别 假、恶、丑,从而使身心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二、创新教育思想,树立"以生为本,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学校教育应以知识为本转为以生为本,确立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要注意对教师、学生实施尊重的教育。学校使教师得到精神的激励,教师对学生实施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建立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学生分享教学和学习的喜悦。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 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以多种方式使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能得到发 展。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选择权,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而不是由学校老师占据他们全部的课内和课余时间,给他们较多的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和空间, 给他们较多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时间,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更应尽快转变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观念,把学生视为“上帝”。只有为学生提供满意 的服务,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从而吸引较多的学生选择中职教育。
(2) 对学生的天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历史上对人的天性曾有性善、性恶说,实际上都有失偏颇、以偏概全。应对人的天性持乐观的态度,坚 信通过努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都会有所造就,应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观点。同时,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是发展中的人、有 潜质的人、正在成长中的人。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要求全责备,不让学生犯错误,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尤其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 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愿望,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因此,要多鼓励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念, 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多表扬,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方式上,恰如其分地多运用模糊艺术。教师对学生应时刻有关怀热爱之情,师生之间应确立一种对话的交往关系,才 能保证我们的教育取得成功。
3.创新教育内容
学 校要树立教育产业、教育市场的观念,改革专业设置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确立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只有准确定位,教师才能根据目标的需要、市场的需求,制订切 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来培养人才、发展教育。学校要学会经营,利用学校的资源,在社会和市场中运作,学会在为社会服务中得到应有的回报,提高办学效益。
学 校的课程安排上,应注重从理论型向技能型倾斜,从专业型向通才型转变,从本土化向国际化发展。教师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善于把本学科、本行业 最新的科学知识、游戏规则、发展动态等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努力适应一些新规则和新内容。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实现现代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如网络教 育、多媒体等,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能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4.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手段
教学是启人心智,是师生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和谐互动。在教学活动中:
(1)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教学的催化剂,是打开学生智力阀门的金钥匙。教师要把对教育的忠诚之心和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融于教学活动中,以特有的情感力度移情于学生, 从而使师生情感达到一种和谐“共振”。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还要创设各种情感氛围,把学生引入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使之受感染。
(2) 教学中除应用一些直观、图表、实验、电视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外,还应把合作的教育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代表了现代 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师生合作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信任、相互交流、教学相长,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敢于学习,乐于学习。
(3)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它是一种张扬人性和灵性的教学。其教学的核心是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来对待,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考虑、设计和实施,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饥渴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行为。
(4)创造手段。陶行知先 生说:“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拓精神。“必须坚持和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创造性的手段,创造出敢为人先的工作业 绩。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创造性的理解、发挥和表达,要创造出新颖、简捷,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像放大器,使创新的教育理念得以 在学习中发扬光大。
(5) 分层渐进式教学是在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条件下可值得探索的一条途经。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 质,促进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以获得最佳发展的教学管理办法,即给每层学生设制一个蹦一蹦能够得着的学习方案。分层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素质 差异划分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防 止消极心理的产生,如优层学生的骄傲心理和中下层学生的自卑心理。应告诉学生分层不是给同学们贴好坏的标签,而是针对学生的基础、接受力不同采用因才施教 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并激发他们向上的内驱力。教学中既有动态调整的必要,又要注意在纪律管理中达到“活而不乱”的效果,同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 作、交流、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