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互联网+教育”时代应鼓励探索思维

字号+ 作者: 来源:大连日报 2017-10-30 08:47:43 我要评论()

近日,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小学生们,凭借“当小学生遇上苏轼”的系列研究论文刷屏了朋友圈。这些五年级的孩子在以苏轼为主题研究,完

    本报记者曲琦

    近日,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小学生们,凭借“当小学生遇上苏轼”的系列研究论文刷屏了朋友圈。这些五年级的孩子在以苏轼为主题研究,完成了23份研究报告。

    “当小学生遇见苏轼”获得了众多网友“惊掉下巴”的10万+阅读量,也引来了全民大讨论。有人说,小学生已经通过优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早早睁大眼睛看世界;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拼爹”。在笔者看来,这份喧嚣的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小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建立。曾几何时,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接近”苏轼的唯一办法就是背诵他的作品。新科技、新变革的到来,将苏轼的所有作品以大数据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在猛然地提示着我们——这已经是全新的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

    拥抱互联网,不仅仅是教育战线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新视角和新途径——他们将以探索的精神去面对每一项学科,用新科技去梳理所涉猎的内容,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等过程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进行推理,初步揭示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这种最宝贵的探究精神,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大胆质疑,逐步学会科学思维,建立科学探究能力。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

    2020-09-25 15:25:34

  • 请告诉孩子: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2020-09-18 10:24:30

  • 让你的讲话成为学生过滤不掉的声音

    2020-08-31 17:11:05

  •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02-06 15:17:58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