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道题是李奶奶给小林出的一道题,请你帮小林回答奶奶:一艘船上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船上船长几岁?”此题出自今年四川南充顺庆区中小学五年级期末数学试卷,网友们面对此题基本都是一脸蒙圈状态,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据1月28日《钱江晚报》)
给出羊的具体数量,让求船长的年龄。面对如此另类奇葩、脑洞大开的“神题”,家长犯了愁,直呼“算不来”,并纷纷心疼自家的娃,到底做错了什么,居然要在期末遇上如此“神奇”的考题。网友们倒是很认真,非常热心的给出各种“专业”分析,例如,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也在船上,所以船长是个和慢羊羊一样的老村长。各种“异想天开”的答案五花八门,归根结底,村长到底几岁,我们依然不得而知。在一众网友们在网上对考题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对出题的老师提出疑问,标准答案是什么,出题的目的又是什么。
面对网友的疑惑,顺庆区教育教研室做出回应,称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考点意在考察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质疑意识、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出发点无疑是令人称道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怀疑、探究的精神,挖掘学生思考、辨别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然而这道“羊的数量与人的年龄”的“神题”,却存在“用力过猛”之嫌。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创新教育方式层出不穷,,然而,教育有教育的灵活,科学也有科学的严谨,如此故弄玄虚、毫无逻辑性的题目,让学生不得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确实有违打破思维定式的教学初衷。放飞学生想象力,并不等于放飞教学逻辑。培养孩子的质疑意识、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是循序渐进与长期积累,采用切合实际、合乎情理、逻辑严密、领异标新的教学方式,而绝非仅仅靠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无厘头招数,来对学生进行所谓的锻炼和考察。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事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教育单位的重要责任。为提高学生素质,改善学生思维,学校不按常理出牌的“大胆尝试”本应值得称赞,但已背离正常思维不合逻辑的考题,不仅不能启迪学生,反而还有可能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这种无意义的试题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和减免。 “用力”也要用对地方,不应“用力过猛”,让教育创新变成一个为大众添加“笑料”的形式主义。
作者:刘文可
编辑:张亮